
音樂類型節目。以知性、輕鬆的方式,介紹臺港兩地 的現代音樂發展趨勢及介紹音樂創作人創作歷程。
由樂手/樂人的生活和作品,窺覦處身社會和面對世界的不同情境,深談哲思。
【節目互動方式如下】
電子郵件信箱:[email protected]
音樂類型節目。以知性、輕鬆的方式,介紹臺港兩地 的現代音樂發展趨勢及介紹音樂創作人創作歷程。
由樂手/樂人的生活和作品,窺覦處身社會和面對世界的不同情境,深談哲思。
【節目互動方式如下】
電子郵件信箱:[email protected]
『和龔志成相識在一次在高山的音樂會。後八九。他一頭長髮,拉著一把發了瘋的小提琴,舞台地上的留聲機播著柴玲的聲音。那個年代,我們都勇於冒險。後來他和彼得小話一起走過的盒子樂孩的一段路,相信是香港音樂履歷中的被大部份人錯失的奇芭。最後跟他踫面時,他在為香港藝術中心搞一個“街頭音樂”的節目。他一樣冒險地把異途的音樂人串聯在一起,令一個灣仔街角成為一批忠實樂迷的聚腳 ...更多
與Jerome認識是一次珍貴的緣機。也是一個玄機。一個在台灣生活了近四十年的美國人。參與了台灣的基建和文化教育,最後成為一個捍衛台灣民主的老人。與Jerome相處的一段日子,我們還談到很多文學的瑣事。要離開了,三十多年的社區、社會,諸多的人和事。回到美國是否就告別了這段歷史。不見得。那天我和艾琳達一起探訪Jerome,叫他從頭說起,他就由美好的美國五十年代說 ...更多
『每一次再聽到那個南音的錄音,一潮莫明的傷感又會湧起。生命,是一路渴望美好的路;聲音紀事,就在不同的歲月回來敲門,迥蕩起諸多不捨的記憶,久久不願散去。』這是今集《瓶中稿》的開場白。這集我想透過對南音的情懷,對父親的記憶,去作傳統的迷思。剛巧Junjun姐姐亦採集到一個兩歲半小朋友唸唐詩的錄音,我們就來交流一下對傳統文化的心事。 ...更多
居留權權大學是香港民間歷史一段被漠視的行跡。我作為投身參與其中的一份子。它給予我的比我付出的更多。我由一個支援者的志工而成為爭取者的家屬。我與這些小朋友、青少年,成人以至長者,在運動這些年之間的相處感懷,迄今仍歷歷在目。但最叫我時刻激動的,是那些歌和音樂。由最原初遮打歲月的首張《一家人》合輯,到我離港後遙遠協作的最後一張《在一起》(Togetherness) ...更多
發現Joe Solo是緣於我對西班牙內戰的情意結。台灣曾經有一對夫婦,專程到西班牙去,尋找三十年代當全世界各地,都有國際民眾,到那邊去抵抗法西斯時,中國人的足跡。那又是另一集《瓶中稿》的故事。今集的嘉賓Joe Solo,是英國的一位社運歌手。他的一首最為人熟悉的作品“No pasaran”,意思是『不准通過』。是當時在戰鬥區路障前線的口號。我是在一次搜尋資料 ...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