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文化 台灣話食四方

  • 按讚加入台灣話食四方粉絲團
台灣話食四方

臺灣是個多語言的美麗國度,然而過去因為不當的語言政策,導致這片土地只剩一種語言、一種聲音,致使諸多語言瀕臨危殆。

深感危機的語言復振者,開始想方設法尋語言的根,一步一步為本土語言復振打拚。主持人曾偉旻用臺灣台語,走進臺灣各處用心體會不同語言、不同族群在復振國家語言的用心與挑戰。

親自深訪新竹尖石鄉原住民部落、體驗泰雅族語、文化之復振與重塑之路。宜蘭、花蓮平埔葛瑪蘭族的正名路,體會雲林詔安客家庄「我不是奧客」,客語小眾的小眾如何讓詔安客家話復興。更走進馬祖社群學習馬祖語馬U話,體驗馬祖文化。更向聽障人士學習臺灣手語,看見手語人士的手語語言需求,並為之發聲。透過這個節目,希冀深刻了解臺灣各國家語言的落實,遇到什麼樣的挑戰與難處。

搶救國家語言的同時,更希望各語言彼此共享、共融、共生, 不論是「臺灣台語、臺灣客語、原住民族語、馬祖語、臺灣手語」,所有國家語言能互相學習,創造出「臺灣話的語言新境地。」

前往>>央廣華語節目粉絲團 | Facebook
聽友來函: 17rti@rti.org.tw

節目快訊

播出時間: 2023-05-28
最台日協副代表 台語溜 也想學客、原民語

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副代表橫地晃,接受《台灣話食四方》專訪,除了展現流利台語的論述能力,並表示未來如果有機會,還要學習客家話與原住民族語言。
 
橫地晃期待給外國人更友善學台語環境、教材
 
橫地晃回顧初來乍到寶島臺灣,就積極找尋台語老師學。一開始連「你好」的台語都聽不懂。從一個禮拜一堂課,逐步增加學習時間,到一個禮拜兩 ...更多

播出時間: 2023-05-27
宜蘭噶瑪蘭族求正名恢復身分

現居宜蘭頭城的潘玉峰,靠著自學成功考取噶瑪蘭族語認證,也鼓勵全家大小一起來學習。經營麵包店的他,廚房牆壁上,滿滿都是他學族語的筆記,邊做蛋糕、邊唱族語歌曲。主持人阿旻就要到宜蘭麵包店跟他一起學做蛋糕,也學習葛瑪蘭語言。
噶瑪蘭族2002年前成功正名,但20多年後,宜蘭沒有一個人取得噶瑪蘭族身分。宜蘭噶瑪蘭族潘玉峰,為求恢復身分,也到花蓮學習噶瑪蘭族話 ...更多

播出時間: 2023-05-21
雲林詔安客 不要再叫我漚客了

台灣客語有「四海大平安」五種主要的腔調,其中的安就是詔安客,因為使用人數最少,溝通較四縣腔、海陸腔更為不容易,詔安常被稱為「漚客」。但這集的節目我們透過詔安客家代表李日存先生,介紹詔安三寶,也要為詔安客好好正名一番,不要再稱呼他們為漚客了。
雲林縣公誠國小教師廖寬祐,2021年參加國際偶戲節創意口白競賽,就用詔安客語詮釋布袋戲的口白,一舉獲得冠軍。對 ...更多

播出時間: 2023-05-20
台灣手語領隊導遊 想念爸爸的記憶

台灣手語雖然成為國家語言發展法保護的一環,但手譯員長期人力不足,加上聽障者的需求也無法完全被呈現。領隊導遊體系出身的顧蓓儀,父母親都是後天的聽障人士,現今投入教育部台灣手語的人才培訓,也積極培養能夠提供服務的手譯領隊與導遊,能夠提供聽障人士觀光旅遊之需。
顧蓓儀回想小時候學手語的經驗,因為是家中大姊的關係,要扮演起父母親手譯、口譯的橋樑。但往往手語打 ...更多

播出時間: 2023-05-14
親愛愛樂 泰雅孩子的音樂希望

座落在南投中興新村的親愛愛樂音樂實驗學校,聚集了一群超級小小音樂家。他們多半是來自南投縣原鄉仁愛鄉親愛村的泰雅學員。王子建老師與太太過去到山上教書,有感於原鄉生活弱勢的循環,他們想到透過小提琴,透過音樂改變他們的人生。主持人阿旻就來到親愛愛樂的基地,透過體驗小提琴課程,來當一日團員。
親愛愛樂的團員,除了音樂之外,各個身懷絕技。阿爸王子建老師鼓勵學員 ...更多

1 2 3 4 5 6
上一頁下一頁

相關留言